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150多个国家进口商品征收10%-48%不等的关税,从而拉开了美国单方面挑战世界贸易秩序的序幕。然而,由于该关税清单打击面和对美国国内经济冲击过大,8天后(4月10日),美国单方面宣布上述关税实施期延长90天,给各国提供了与美国展开贸易谈判的机会。本文简要汇总了7月以来美国全球贸易政策的关键动态,揭示当前谈判僵局与冲突升级的风险。
一、美国与英国关税协定尘埃落定
如上所述,美国将各国关税起征时间延长90天,目的是期待在90天内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签订关税协议,从而快速赢得关税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截止于本文发出之日,美国仅与英国达成了关税协议,核心内容包括:英国出口美国的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0%且配额为10万辆;英国出口美国的钢铁关税从25%降至0;英国同意将从美国进口的牛肉免税配额提升至1.3万吨;英国取消从美国进口的乙醇关税等。
二、美国与越南关税协定悬而未决
2025年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TRUTH SOCIAL”账号上发布消息称与越南达成了一项贸易协定,即美国对进口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对通过越南转口贸易至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40%。但是,很快有消息爆出,美国与越南并未达成关税协议,20%和40%的关税税率系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作出,该税率与双方之前谈判团队洽谈的关税税率为11%存在很大偏差,越南对此非常恼火。由于双方并未签订关税协议,因此,美国对越南的关税税率是否最终为20%也成了悬而未决的谜。
三、美国单方面确定对14国关税税率
考虑到关税延期实施期限90天将至,且美国与各国关税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25年7月7日,美国再次单方面宣布对包括老挝等国在内的14个国家的进口商品从8月1日起征收40%至25%不等的关税。
(图片来源:美国CNBC消息)
四、美国威胁对巴西进口商品征收50%关税
除对上述国家征收特定税率的关税外,2025年7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在“TRUTH SOCIAL”账号上发布信息称已给巴西致信,威胁将对巴西进口商品征收50%关税,以惩罚巴西对其前总统博索纳罗所谓的政治迫害。由于特朗普指出的所谓“政治迫害”属于巴西国内问题,且依据美国贸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S REPRESENTATIVE)公布的数据,2024年,美国与巴西存在7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7月10日,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表示美国将退回特朗普的信件,同时表示对于美国单方面征收50%的关税将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他还呼吁金砖国家的贸易采用非美元进行结算。依据美巴双方消息,目前双方没有就关税事项展开谈判的想法和计划。
五、美国威胁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35%关税
2025年7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加拿大,将对进口加拿大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2025年年初,美国单方面宣布对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的商品征收10%-25%不等的关税,2025年4月9日,美国暂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征税,短时间缓和了三国贸易关系。现在,美国威胁对加拿大产品征收35%的关税,让短暂缓和的美加贸易冲突再次升温。
另外,由于35%的关税信息来源于特朗普社会账号,目前还不清楚该关税是否于8月1日始征,也不清楚该税率是否仅适用于美国目前征收关税的有限数量的商品还有所有商品。另外,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豁免准则品是否继续豁免也还是未知数。美国发出35%的关税威胁后,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一份关于X的声明中表示“在当前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加拿大政府一直坚定地捍卫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将继续这样做”。因此,美加关税战依据未决,只有拭目以待。
六、美国威胁对欧盟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
7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致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和墨西哥总统劳迪娅·谢恩鲍姆的信中公布了对于欧盟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自2025年8月1日起征收30%的关税。同时,特朗普还表示,无论欧盟和墨西哥实施多大税率的关税报复措施,均将在30%的税率上累加。换句话说,如果欧盟和墨西对美国30%税率实加30%的报复关税,美将以60%的关税再报复欧盟和墨西哥,如此往复,如同年初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关于上述关税原因,特朗普认为欧盟销售对美国出口大于进口,要求欧盟企业迁往美国生产,同时,特朗普认为墨西哥协助美国打击非法移民,但做得还不够。
七、结语
综上所述,除与英国达成关税协定外,美国虽与中国、印度、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了贸易谈判,但均未签订最终关税协定,且签署日期遥遥无期。另外,近期美国对巴西、加拿大、欧盟等国/地区发出的关税威胁,也将加剧关税战带来的贸易摩擦。
但是,笔者坚信凡事均有两面性,回到中国市场,全球贸易战无疑大幅提升了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风险与成本,如部分企业对美直接贸易的快速下降,企业通过东盟国家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不断加大。然而,挑战中也蕴含机遇:这正加速了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步伐,为中国企业扩大全球非美市场份额提供了契机。